首页 资讯 正文

董家街道:陆海大通道释放“黄金效应”

体育正文 233 0

董家街道:陆海大通道释放“黄金效应”

董家街道:陆海大通道释放“黄金效应”

  树立片区思维 以点串线带面 探求(tànqiú)各美其美 实现美美与共

  五图振兴绘就莱芜(láiwú)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去年(qùnián)以来,莱芜区树立片区思维,以点串线带面,科学绘制“五图振兴”新(xīn)图景。一年来,一幅(yīfú)东部“以药兴农”图、西部“姜蒜飘香”图、南部“红色记忆(jìyì)”图、北部“山水田园”图、中部“城乡共融”图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小小(xiǎoxiǎo)草药,开出增收致富“良方”;聚合(jùhé)优势,助力生物医药发展。

  苗山镇有悠久的中草药种植传统和种植基础。近年来,苗山镇立足“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依托本土中药材种植优势(yōushì),坚持合作社引领、项目化(huà)带动、产业化运营相结合,不断丰富种植种类和扩大全镇中药材种植规模。目前(mùqián),全镇种植品种达60余个,总体规模突破3万亩。其中(qízhōng),白花(báihuā)丹参种植面积达1500余亩,占全国白花丹参市场份额的50%。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jīdì)2个,辐射孟家(mèngjiā)峪村、苗山四村等20个行政村,带动600余农户(nónghù)参与种植,年种植收入超3000万元。

  近年来,莱芜区依托地缘优势,着力打造(dǎzào)生物医药与大健康(jiànkāng)产业,聚力“制好一瓶药”,依托鲁中国际生物谷,锚定“中药制剂及配方(pèifāng)颗粒”这一细分领域,发挥宏济堂、华涛药业(yàoyè)、飞龙医药3家“龙头”药企引领作用(zuòyòng),深挖白花丹参、黄芪、黑柴胡、艾草等特色药材价值,推动中药材良种化、药源基地标准化、土壤有机化、产地初加工(jiāgōng)标准化,加速构建“本地生产+线下加工+线上销售”全产业链条,2024年实现(shíxiàn)总营收24亿元,初步形成“一谷一链五板块”协同发展的(de)格局。

  精准把脉、深耕细作(shēngēngxìzuò),东部药乡紧扣中药材产业链条,继续深耕中药材种植领域,助力(zhùlì)农民增收,让小草药带动乡村振兴大发展。

  苗山镇中草药种植(zhòngzhí)基地

  万兴食品生姜加工生产线(shēngchǎnxiàn)

  深耕(shēngēng)价值,土特产香“飘”海内外;智慧赋能,新科技开启新“丰”景(jǐng)。

  “土特产”如何摆脱初级农产品的(de)“身份束缚”,创造更(gèng)多价值?这是万兴食品有限公司一直在努力探索的。为提升农业价值链向高端(gāoduān)发展,公司投资(tóuzī)建设的2万吨复合调味品项目1期已经投产运营(yùnyíng),2025年预计产值1亿元。目前,公司产品已涵盖保鲜、脱水、腌渍和调味品四大系列120多种产品,出口(chūkǒu)欧美、日韩、东南亚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莱芜区深挖“土特产”多元价值、深耕(shēngēng)农业(nóngyè)全产业链(chǎnyèliàn)条,用精深加工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农产品的广阔市场。在产业支撑下,全区特色农业产业链上(shàng)亮点纷呈。培育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1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个、全国“一村(yīcūn)一品”示范村镇7个。同时,依托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字号农业龙头企业等平台(píngtái),坚持数字化、产业化发展,打通“生姜之乡”到“姜富老乡”转化通道。

  “露天种植的(de)小黄姜(huángjiāng)亩产6000斤左右,我们通过设施农业栽培的亩产能达到(dádào)7600斤。”济南科百数字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农艺师谢斌介绍道(dào)。在科百智慧农业产业园的大棚里,随处可见充满科技感的传感设备,就像是一个个“感官神经”,实时监测着大棚里的温度、湿度以及(yǐjí)土壤的肥力等数据。

  智慧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de)模式,物联网、大数据技术(jìshù)让农业生产变得“更轻松”。山东艾绿吉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水培技术种植的奶白菜等12项农产品获得“湾区认证(rènzhèng)证书”。这是(zhèshì)大湾区外第一家取得湾区认证的农业企业。

  3月17日,莱芜·遥晟01、02号卫星(wèixīng)发射升空,卫星将为农业农村等领域提供(tígōng)光学(guāngxué)遥感数据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农业生产,让传统第一产业焕发新的活力。

  做好“土”的文章,做足“特”的影响,做强(zuòqiáng)“产”的延伸,西部沃土将不断延长产业链、打造发展链、做强富民链,推动农业(nóngyè)优势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乡村振兴之路(zhīlù)越(yuè)走越稳。

  挖掘优势,红色文化连点成线成片;文旅加持(jiāchí),红色底色(dǐsè)赋能振兴“成色”。

  5月21日,高庄街道塔子村南的709文化产业园(chǎnyèyuán),改造提升工程正紧锣密鼓地(dì)进行。近年来,塔子村依托709厂旧址、八路军(bālùjūn)四支队驻莱办事处等红色文化资源,修缮革命遗迹、打造红色展馆,通过百米(bǎimǐ)红色文化展廊将八路军四支队驻莱办事处与山东小三线纪念馆(jìniànguǎn)相连接,形成了从抗战精神到“三线精神”的红色教育线路。

  709文化(wénhuà)产业园

  按照“五图(wǔtú)振兴”的总体部署,立足“南部红色记忆”图,今年,莱芜区启动了“齐鲁情·映山红”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建设。该片区以高庄街道、牛泉镇10个村(gècūn)为核心区域,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惠及群众约1万人(wànrén)。旨在创建全国爱国主义(àiguózhǔyì)教育示范基地、红色主题全域景区化乡村、山东省红色文化旅游新名片(míngpiàn)。

  以红色为底色和原色,莱芜区传承发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信仰之情、奋斗报国(bàoguó)之情、归乡创业之情,挖掘彰显时代精神的信仰红、产业红、日子(rìzi)红,探索红绿融合(rónghé)乡村发展新路子。

  昔日(xīrì)鲜为外人知(zhī)的黑峪村(hēiyùcūn),如今已成为“百花园”。半亩花田诗意般地展现着山村独有的魅力;梨花节让人们春天赏花,秋天收果,村民靠百年梨树走上了致富路。庞家庄拥有“莱芜山楂”和“莱芜花椒”两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依托万邦公司,该村大力发展山楂、花椒等(děng)特色产业(tèsèchǎnyè),“莱芜山楂”远销日本、欧盟等,与山姆(shānmǔ)超市、同仁堂等合作,山楂全产业链产值达6亿元。

  “小三线”唱响(chàngxiǎng)青春之歌,“映山红”演绎山楂之恋,笔架山共赴花田之约(huātiánzhīyuē),鹁鸽楼解答(jiědá)初心之问,南部山区的“红色记忆”图,勾勒出一幅丰富无比的乡村振兴新画面。

  生态禀赋,擦亮美丽乡村底色;振兴(zhènxīng)之路,激活山水田园价值。

  青山如黛,碧水潺潺。“掩藏”在国有林场马鞍山(mǎānshān)密林中的清宁康养森林特色小镇,正悄然(qiǎorán)绘制着(zhe)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长卷。小镇集聚周边6个村、2800余亩山地进行整体开发,实施“康养+旅游+农业”发展路径(lùjìng),让游客体验田园乐趣,感受(gǎnshòu)康养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莱芜区聚焦北部“山水田园”发展定位,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jīnshān)银山”的转化(zhuǎnhuà)路径,招引社会(shèhuì)资本经营运作、整合资源(zīyuán),引育农创客等“新农人”回乡筑梦、扎根聚集,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雪野街道坚持乡村连片规划、资源连片投入、环境连片提升、产业连片发展,全力打造了“雪野三乡·和美画廊”泉韵乡居和美乡村片区。王老村在山水间寻求(xúnqiú)振兴之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de)小山村到建成天上的街市、民宿、露营地等(děng)20多种业态于一体(yītǐ)的现代(xiàndài)新农村,成了“火”出圈的打卡地。

  “齐鲁情·映山红”泉韵乡居和美乡村(xiāngcūn)片区

  茶业口镇坚持以绿色发展为(wèi)导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zhìlǐ),投资(tóuzī)6400余万元,完成嬴汶河9.1公里河道治理工程,打造出一条沿河景观带。

  连“点”成“线”,才能全“面”振兴(zhènxīng)。卧云铺村、逯家岭村等6个村成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莱芜区投资9800余万元打造卧云铺文化旅游景区(jǐngqū)并成功晋升为国家(guójiā)3A级旅游景区。33套明清古居保护修缮,齐长城步道串联(chuànlián)起8个传统村落,“古村落+旅游”等产业布局正在系统(xìtǒng)推进中。

  立足山水优势(yōushì),深耕乡村沃野,做活生态文章。北部山水的(de)生态红利正朝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发生精彩蝶变。

  以城带(yǐchéngdài)乡,发展富民兴村产业;统筹推进,构建融合发展新局。

  鹏泉街道有着(yǒuzhe)半城半乡的区(qū)域特点,在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中,以产业规划布局促进城乡融合(rónghé)发展。打造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南部工业区、以服务业经济为主的中部商贸区以及(yǐjí)北部高铁新区,通过带动周边村居规模种植、劳力输送、农产品定点回收等方式,促进群众增收,三大特色产业板块成为(chéngwéi)支撑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

  “我们的家庭农场一共有60块地,每块地收500元租金,每年收入能(néng)达到3万元左右。”鹏泉(péngquán)街道长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杰(liújié)说。

  城市更新步伐不断加快(jiākuài)

  近年来,莱芜区对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城边村给予(jǐyǔ)大力支持,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深化农村改革、抓牢“三资”管理等(děng)各种政策措施,累计盘活(pánhuó)利用闲置土地6000余亩,盘活闲置废弃宅基地2900余套,累计增加村集体收入1亿元,真正使村(shǐcūn)集体和农民(nóngmín)得到最大收益。

  以产兴城,以城带乡。莱芜区抢抓超特大城市城中村改造(gǎizào)机遇,横向发挥鲁中大街中轴联动作用,纵向连片实施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加快推进雅鹿山片区城市更新(chéngshìgēngxīn)项目,拉开城市“十”字发展框架(kuāngjià),促进“一城一谷一园一基地”产业载体加速布局,带动农民实现(shíxiàn)就近务工、进城落户,以城乡融合新态势助力(zhùlì)乡村振兴新发展。

  片区组团,因地制宜。莱芜区统布局“东西南北中”全域振兴,总结形成谋一片(yīpiàn)、建一片、成一片、活(huó)一片、带一片的“五个一”推进机制,推动片区建设全面起势、全面见效,不断激活内生动力和(hé)发展潜力,真正实现产业美(měi)、环境美、生活(shēnghuó)美、人文美、治理美的“美美与共”。(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柳尧杰 亓楠楠 亓亭)

董家街道:陆海大通道释放“黄金效应”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