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景区机构“瘦身”:行政人员减少25%,事业人员少了37.5%
庐山景区机构“瘦身”:行政人员减少25%,事业人员少了37.5%
庐山景区机构“瘦身”:行政人员减少25%,事业人员少了37.5%近日(jìnrì),江西九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朱宁在《中国机构编制(biānzhì)》杂志发文介绍庐山管理体制改革情况。据其透露,涉及庐山景区(jǐngqū)机构的行政编制减少48.4%,事业编制减少56.9%,通过安置、自然(zìrán)减员等方式,涉及庐山景区机构行政人员减少25%,事业人员减少37.5%,有效解决了人浮于事(rénfúyúshì)、效率低下等问题。
一山多治、政企不分,这是(zhèshì)此前庐山亟待解决的问题。
朱宁介绍,自2019年以来,经过4年多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庐山市(庐山管理(guǎnlǐ)局)一体化管理,初步完成集团化改革,正在推进专业化、市场化改革。但是,山上山下融合不够(bùgòu)到位,景区管理缺乏统筹协调,市场化改革不够彻底,人员安置压力(yālì)较大等问题依然突出。2023年7月(yuè),江西省委(shěngwěi)主要领导(lǐngdǎo)在庐山调研(diàoyán)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进一步厘清山上山下权责边界,全面理顺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庐山改革走深走实,九江市研究提出了优化调整机构(jīgòu)职能的改革思路(sīlù)。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经省委编委领导审定,省委编办于2024年3月14日(rì)印发了关于“庐山管理体制改革”机构职能优化调整的框架意见。
主要做法有,坚决破除庐山(lúshān)景区存在的山上山下“两张皮”等体制机制问题,对山上山下机构进行统筹(tǒngchóu)设置。例如,整合原庐山旅游发展委员会、庐山世界遗产管理处和庐山市文化(wénhuà)广电(guǎngdiàn)局的职能(zhínéng),组建庐山市(庐山管理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庐山市(庐山管理局)班子成员兼任主要负责人。
再如(rú),将庐山(lúshān)协调联络处职责划入庐山市委办公室,加挂庐山协调联络处牌子。统筹设置(shèzhì)后,重塑了过去风景区、行政区两套机构体系并行的(de)格局,改变了过去山上山下机构重叠设置、职责交叉各自为政的局面。
朱宁介绍,当地把深化(shēnhuà)庐山管理体制改革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注重处理好政府和(hé)市场、属地和派驻、瘦身和健身等重要关系。
其中,聚焦文化旅游主责(zhǔzé)主业,剥离原庐山景区机构承担的社会职能、经营职能。推动资源、服务(fúwù)、管理(guǎnlǐ)向基层下沉,将原庐山景区机构承担的市容市貌、环境治理、公房管理、污水治理等社会管理职能全面移交牯岭镇,同步下放(xiàfàng)相关人员和43名事业编制。进一步加强庐山市文广旅委与属地牯岭镇的条块(tiáokuài)协作,明确(míngquè)1名副主任兼任牯岭镇党委书记。实行“小政府管理、大集团运营”模式,推动庐山旅游发展政企分开、事企分离,将原庐山景区机构承担的门票管理、市政服务等经营管理职能全部移交庐山文旅(wénlǚ)控股集团(kònggǔjítuán)。
庐山牯岭镇。新华社(xīnhuáshè) 发(程鹏 摄)
另外,进一步压缩涉及庐山景区机构(jīgòu)的编制规模(guīmó),行政编制减少48.4%,事业编制减少56.9%。坚持把人员安置(ānzhì)工作(gōngzuò)当成此次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2024年5月采取考试选岗形式在九江市4个中心城区(chéngqū)安置了100人,安置至庐山市其他单位179人。通过安置、自然减员等方式,涉及庐山景区机构行政人员减少25%,事业人员减少37.5%,有效解决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dīxià)等问题。
该文(gāiwén)提到,截至2024年(nián)7月10日,九江市全面完成了庐山管理体制改革机构职能优化调整各项改革任务,改革红利持续(chíxù)释放。2024年,庐山核心(héxīn)景区闸机客流量达931.6万人,同比增长27.27%;购票人数(rénshù)实现历史性突破,达219.04万人。庐山市连续7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位居全省第一。
“从山上山下机构融合和大(dà)幅度压缩人员编制来看,此次改革的(de)力度大、难度高、成效显著。”朱宁认为,正是由于省委主要领导(lǐngdǎo)的亲自研究推动,省委分管领导的把关过问,以及省委编办的全程(quánchéng)指导、大力支持,此次力度空前的改革才能够平稳有序地完成。
在他看来,景区管理机构应立足主责主业,在机构设置(shèzhì)、编制配置、人员配备等(děng)方面突出旅游(lǚyóu)发展(fāzhǎn)与管理服务、景区核心资源保护等核心职能。对于承担的社会事务管理、市场化经营等其他职能,在可行的情况下应逐步移交属地政府或市场主体。
他还回顾道,人员安置工作是此次改革(gǎigé)工作的重中之重,很大程度决定(juédìng)了改革成效。应通过谈心谈话、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充分了解涉改人员的工作岗位(gōngzuògǎngwèi)、福利待遇(fúlìdàiyù)等利益关切,并在政策范围内予以积极回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科学制定(zhìdìng)安置政策,全程做到“一个政策贯彻到底”。注重改革风险评估防范,研判主要(zhǔyào)风险,明确防范化解措施、应急处置程序。
来源:新华日报(xīnhuárìbào)、《中国机构编制》杂志、澎湃新闻

近日(jìnrì),江西九江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朱宁在《中国机构编制(biānzhì)》杂志发文介绍庐山管理体制改革情况。据其透露,涉及庐山景区(jǐngqū)机构的行政编制减少48.4%,事业编制减少56.9%,通过安置、自然(zìrán)减员等方式,涉及庐山景区机构行政人员减少25%,事业人员减少37.5%,有效解决了人浮于事(rénfúyúshì)、效率低下等问题。
一山多治、政企不分,这是(zhèshì)此前庐山亟待解决的问题。
朱宁介绍,自2019年以来,经过4年多的努力,基本实现了庐山市(庐山管理(guǎnlǐ)局)一体化管理,初步完成集团化改革,正在推进专业化、市场化改革。但是,山上山下融合不够(bùgòu)到位,景区管理缺乏统筹协调,市场化改革不够彻底,人员安置压力(yālì)较大等问题依然突出。2023年7月(yuè),江西省委(shěngwěi)主要领导(lǐngdǎo)在庐山调研(diàoyán)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要进一步厘清山上山下权责边界,全面理顺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庐山改革走深走实,九江市研究提出了优化调整机构(jīgòu)职能的改革思路(sīlù)。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经省委编委领导审定,省委编办于2024年3月14日(rì)印发了关于“庐山管理体制改革”机构职能优化调整的框架意见。
主要做法有,坚决破除庐山(lúshān)景区存在的山上山下“两张皮”等体制机制问题,对山上山下机构进行统筹(tǒngchóu)设置。例如,整合原庐山旅游发展委员会、庐山世界遗产管理处和庐山市文化(wénhuà)广电(guǎngdiàn)局的职能(zhínéng),组建庐山市(庐山管理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由庐山市(庐山管理局)班子成员兼任主要负责人。
再如(rú),将庐山(lúshān)协调联络处职责划入庐山市委办公室,加挂庐山协调联络处牌子。统筹设置(shèzhì)后,重塑了过去风景区、行政区两套机构体系并行的(de)格局,改变了过去山上山下机构重叠设置、职责交叉各自为政的局面。
朱宁介绍,当地把深化(shēnhuà)庐山管理体制改革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注重处理好政府和(hé)市场、属地和派驻、瘦身和健身等重要关系。
其中,聚焦文化旅游主责(zhǔzé)主业,剥离原庐山景区机构承担的社会职能、经营职能。推动资源、服务(fúwù)、管理(guǎnlǐ)向基层下沉,将原庐山景区机构承担的市容市貌、环境治理、公房管理、污水治理等社会管理职能全面移交牯岭镇,同步下放(xiàfàng)相关人员和43名事业编制。进一步加强庐山市文广旅委与属地牯岭镇的条块(tiáokuài)协作,明确(míngquè)1名副主任兼任牯岭镇党委书记。实行“小政府管理、大集团运营”模式,推动庐山旅游发展政企分开、事企分离,将原庐山景区机构承担的门票管理、市政服务等经营管理职能全部移交庐山文旅(wénlǚ)控股集团(kònggǔjítuán)。

庐山牯岭镇。新华社(xīnhuáshè) 发(程鹏 摄)
另外,进一步压缩涉及庐山景区机构(jīgòu)的编制规模(guīmó),行政编制减少48.4%,事业编制减少56.9%。坚持把人员安置(ānzhì)工作(gōngzuò)当成此次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2024年5月采取考试选岗形式在九江市4个中心城区(chéngqū)安置了100人,安置至庐山市其他单位179人。通过安置、自然减员等方式,涉及庐山景区机构行政人员减少25%,事业人员减少37.5%,有效解决了人浮于事、效率低下(dīxià)等问题。
该文(gāiwén)提到,截至2024年(nián)7月10日,九江市全面完成了庐山管理体制改革机构职能优化调整各项改革任务,改革红利持续(chíxù)释放。2024年,庐山核心(héxīn)景区闸机客流量达931.6万人,同比增长27.27%;购票人数(rénshù)实现历史性突破,达219.04万人。庐山市连续7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位居全省第一。
“从山上山下机构融合和大(dà)幅度压缩人员编制来看,此次改革的(de)力度大、难度高、成效显著。”朱宁认为,正是由于省委主要领导(lǐngdǎo)的亲自研究推动,省委分管领导的把关过问,以及省委编办的全程(quánchéng)指导、大力支持,此次力度空前的改革才能够平稳有序地完成。
在他看来,景区管理机构应立足主责主业,在机构设置(shèzhì)、编制配置、人员配备等(děng)方面突出旅游(lǚyóu)发展(fāzhǎn)与管理服务、景区核心资源保护等核心职能。对于承担的社会事务管理、市场化经营等其他职能,在可行的情况下应逐步移交属地政府或市场主体。
他还回顾道,人员安置工作是此次改革(gǎigé)工作的重中之重,很大程度决定(juédìng)了改革成效。应通过谈心谈话、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充分了解涉改人员的工作岗位(gōngzuògǎngwèi)、福利待遇(fúlìdàiyù)等利益关切,并在政策范围内予以积极回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科学制定(zhìdìng)安置政策,全程做到“一个政策贯彻到底”。注重改革风险评估防范,研判主要(zhǔyào)风险,明确防范化解措施、应急处置程序。
来源:新华日报(xīnhuárìbào)、《中国机构编制》杂志、澎湃新闻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